Main Content

Bridging East and West: The Islam Jinling School of Thought and their Translation Activities i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China

20161118

School of Chinese Research Seminar

 

匯通東西:
明末清初回教金陵學派的形成與譯經活動
Bridging East and West:
The Islam Jinling School of Thought and their Translation Activities
i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China

 

李焯然(新加坡國立大學)

 

11:00am-12:30pm Friday, November 18, 2016
Room 730, Run Run Shaw Tower,Centennial Campu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普通話演講

 

早在隋唐時代,回教已從西域傳入中國,歷經宋、元兩代,不但信徒人數大增,定居在中國的信徒的後代或與漢人通婚的關係,也促進了民族與文化的交流。過去回教的傳播只侷限於教內人士,《古蘭經》的文本及解說,均為阿拉伯文、波斯文。敘述回教教義及價值觀的中文著述的出版,直到明朝末年才出現,至清代而達高峰。明末清初南京地區出現了一批精通漢文而又對儒家思想認識深厚的回教學者,他們用中文譯解《古蘭經》原文,弘揚回教教義,學術界稱金陵學派。他們的著作對回教教義與儒家思想的交流匯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演講探討明末清初南京回教金陵學派的產生背景,並分析早期的回教譯著及譯經活動如何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更者,希望通過認識回教譯經活動在當時思想與宗教多元環境的地位,填補過去學術界研究明清之際思想世界的空白。

 

李焯然,香港大學中文系一級榮譽文學士、哲學碩士,澳洲國立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院助理院長、漢學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系主任等職,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雲茂潮中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同時受聘為中國武漢大學、南京大學、湖北大學客座教授、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國際評鑒委員、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研究專長包含中國思想、文化、明代史、東亞儒學、華人宗教與民俗。已出版專著《明史散論》、《明成祖史論》、《儒學傳統與思想變遷》、《道教簡述》、《丘浚評傳》、《中心與邊緣:東亞文明的互動與傳播》等;並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漢學論叢》、萊頓Brill出版社 Emotions and States of Mind in East Asia 等叢書主編,以及義大利Ming Qing Studies, 日本 Journal of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 北京《國際漢學》等學報編委。

 

ALL WELCOME

 

Poster:
http://web.chinese.hku.hk/poster/20161118.pdf
http://www.hku.hk/chinese